点击排行

汉服推荐

汉服运动简介—我眼中的汉服运动

来源:朝云辞

摘要:汉服运动发生的背景以及汉服运动的兴起。

靠胡人输血才能维持下去。于是炎黄子孙的称呼不科学,中国不是汉族一家的,是五十六个民族的。于是李世民变成鲜卑人,赵匡胤成为沙托人,朱元璋是回族人。岳飞文天祥等人称不上民族英雄,我想就差称他们为阻碍民族大融合的罪人了。于是在当前环境下,汉人王朝都变得软弱无能,变得百无一用,至于当时的繁华光景,家给人足的安康富足,自然要被选择性忽视的。华夏创造的辉煌文明则成了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公共财产。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想,很多胡人的贡献,大概就是汉人创造好了他们过来破坏享受吧。至于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维吾尔等有主体国家存在的民族,华夏文明和他们有关系吗?最值得一提的是大明王朝是躺着中枪。这个当初爱新觉罗氏的恩人,被黑的体无完肤。近一百年修成的明史可谓是及尽抹黑的能事。然而当今的文化人还嫌不够,非要在抹黑一次。君不见百家讲坛上阎老师和那帮清史专家们,为了突出大清的丰功伟绩不惜自创史料,同一事件使用双重标准,来把明朝恶君和大清圣进行对比。于是在他们口中明朝皇帝非贪即暴,明朝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西方对此可谓是洞若观火,他们的研究著述给了那帮梦回大清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2001年APPEC会议在上海举行,按照惯例各国领导人要穿上举办国家特色的传统服饰。经过层层把关,我们终于看到了文化人精心准备的传统服饰---------唐装!是啊把满族的马褂重新改良一下,取一个唐装的名字重新推出,就成了中国的传统服饰。我想很多懂得历史的人都会发出疑问这东西和唐有关系吗,和我中华传统有关系吗?马褂改头换面的同时,消失已久的旗袍也回来了,他们一跃而成为了中国的文化象征。许多年后当我们重新回顾这些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了保护华夏衣冠而死难的先烈,那些拼着性命推翻异族统治的先烈看到国人如此状况,如泉下有知也会发出革命尚未成功的感慨吧。2008年以来伴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国人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扬,国家开始注意向世界传播软实力。于是国学热开始兴起,已经在文化方面大规模渗透的满洲残余势力开始进一步宣扬经过文字狱修改了的所谓的国学,而四库全书则是文字狱下满洲人篡改毁坏华夏文明集大成的一本书,这部书也是国学大师们极力推崇的,以此作为所谓国学的依据。于是满清时代的奴才学说开始大兴于道。以此观之,那些伪满余孽所做的事情总体来说就是把大清等同于中华,把中华变成大清。证明大清才是最伟大的盛世,唯有如此当初的敌人,当初的国贼宵小们才可以以功臣的身份完成华丽转身,才可以继续以前的美梦,永远的逍遥下去!历史发展至此,在阴暗角落里我似乎听到了华夏文明的幽怨叹息,听到那悲悲戚戚的哭声。就这样,豺狼们可以尽意的高歌,良知和道义却只能在阴暗的角落里被冷落鄙夷。然而一切并不能在他们的盘算中得到永恒,罪恶和丑陋不会永远被掩藏下去,当阴霾渐散,虚伪的光华褪去,历史的审判总会不期而至。正如二战时期在杀戮中狂笑的纳粹不也在疯狂过后接受属于他们的结局吗?是的我们需要等待,在虚假和梦幻中我们只能默默的期待,等待着你的回来,你是否已经听到历史的呼唤————华夏!

二 汉服运动的兴起

1 汉运初起

2003年夏历癸未年十一月的一天,郑州一个穿着古装的人行走在大街上。这种独特的情景立即引来了无数行人的目光,当然大多数是嘲弄和鄙夷,甚至有小孩对他大喊巴嘎雅路,所有的人没有一个说这是中国人的衣服。几天后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张从兴从网络上看到了这些照片,在对当事人进行了采访之后,便以《汉服重现街头》为题进行了报道。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汉服就这样尴尬的重新回到了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只是她离开得太久了人们都不认识她了。

关于汉服兴起的原因,我想一方面应该是伪满势力的日益猖狂,对文化的日益侵蚀,对汉文化的疯狂攫取,在现实社会上对汉人的种种不公平引起了汉人的不满和反弹。我想最为重要的是民间财富的增长使得民间文化水品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掀起了一股读史热,解读文化经典不再是精英的专利。那些混入文化精英的伪满学者妄图掩盖的历史被一层层的发掘出来。而这些充满血腥的历史被美化掩盖,一旦发掘出来,除了被揭开伤疤后的隐隐作痛,还有就是引发国人对那些为昔日屠夫翻案甚至歌功颂德的主流媒体的滔天怒火。我记得我2008年接触汉服看到过一些关于汉服的文章。这些文章有一个同的特点,那就是在感叹汉服美丽的同时,也对对三百年前那段血淋淋的史实做了全面的描述,其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是的,真正有良知的人在知道这段历史时,又有几个人可以无动于衷呢。我所看到的是复兴者们对这个本以伤痕累累的民族发自内心地爱。或许正是这种最为朴素的爱激励着同袍们在重重阻力,种种不解和嘲讽中一年一年的坚持了下来!

汉服复兴运动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事件,它所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一件衣服的回归这么简单。随着史料的进一步发掘,有识之士们越来越觉得以前对华夏历史的解读带有很大的误导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根本就是站在欧美人,苏俄人甚至我们当初敌人的立场上,对我们的历史不分黑白的造谣和诋毁,汉人根本就不允许有自己的立场。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05年后著名明史学者毛佩琦先生在百家讲坛开始讲明史,毛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对明朝作了深刻的解析,这让人们开始关注这个一直被忽视和误解的伟大王朝。2007年网名为当年明月的网络写手开始以通俗形式,在天涯社区煮酒论史板块开始长篇连载,重新书写近三百年的明朝历史,而这本书的名字已很有意思,《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当经济文化科技空前繁荣,军事火器全面发展装备的大明王朝出现在人们视野

的时候。人们所能拥有的,只能是对主流媒体长期宣传的康乾盛世的痛恨!随着明朝那些事的连载出版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此民间对历史的研究开始兴盛起来。由于不在体制内所以有就没有了政治立场上的羁绊,其历史解读也呈现出不同立场下的多样化的态势。而这也预示着官方媒体,精英话语权进一步削弱。整个社会开始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汉服运动而言无疑是有利的,汉人在某种程度上有了自己的声音,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于是当年明月之后,有了一道闪电,有了杜车别等等。我想伴随着汉服运动的深入会有更多的汉家精英产生出来,那么反之这也会推动汉服运动向着更好的方向更加深入的发展下去,这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汉服复兴运动的关键在于重新拾起汉服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礼仪艺术节日和信仰也渐渐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于是溪山琴况和他的同袍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适时地提出了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的口号。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在礼仪和文化上做了很大的努力而这种努力地意义无疑是巨大的,他使得汉服运动有了更深层次的拓展,礼仪祭祀正是华夏信仰的精髓。而这种服饰礼仪的对比也足以使人们区分出华夏文明和大清文明的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在西方文化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汉服汉礼汉家节日的复兴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汉文明的身影。或许他还不完善或许力量还很小,但是从无到有本身就是一种突破,有了这种突破一切都会渐渐的明朗起来。汉文明的魅力也一定会凝聚更多的人为了这个失落已久的民族的重生而奋斗。汉心在这个没有信仰的人群里正在被唤醒,汉人流浪的够久了,该回家了吧!

2 文化辛亥

如果说《明朝那些事儿》的出现是汉人站在自己立场上解读自己历史的开端,那么宋豫人先生文化辛亥革命提出,以及他关于汉文明的一系列重新解读,则是汉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重新解读整理自己文明的开端。这对华夏文明的复兴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汉服运动从此摆脱了单纯汉服复兴,开始走向了更为深刻层次!我们也开始摆脱以外国人的或者以民族大融合论等非汉观念看待华夏历史和文明的悲哀,想想在外人眼中我们的文明即使在伟大,在他们的偏见下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君不见封建和融合论下对华夏文明的鄙夷和诽谤吗?

在宋豫人先生看来,在明朝灭亡后,汉族人经过三百年的反抗终于在1912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殖民统治。但是辛亥革命并不意味着已经结束了,相反1912年的辛亥革命也只是完成了政治上的辛亥革命,只是在形式上结束了满洲的殖民统治。满洲人在日本人的帮助下还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且他们趁着日本人的入侵割据东北妄图自立。他们经过三百年的掠夺敲诈,中国的很多财富并没有掌握在汉人手里,而是被满清殖民者掠夺,一部分被他们出卖给了西方列强。更重要的是经过前期几十年的血腥杀戮,汉人的文化精英已经被他们屠戮殆尽。在满洲人屠刀的淫威下,文人不敢再去触碰实际学问,只能做一些考究。即使这样,满人也要靠文字狱将文人考究的东西过滤一遍。可怜的文人们只能从满洲人的角度去重新解释自己祖先遗留下来的经典。这就使得汉家经典在经过重新包装后失去了他原本的含义,有的甚至完全背离了原本所要提倡的精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