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汉文化(上)
摘要:汉文化是指汉族的传统文化,即狭义的中华文化,以夏商周三代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吉凶宾军嘉五礼以及仁义礼智信五常为核心,汉文化也就是华夏文化。

礼最轻,升堂行一献礼毕而说(脱) 履,升堂坐饮,以致醉也。”
祭社
社,土地之主,通常以松柏为神主。
见面礼
初次求见尊长并赠送礼物以表达敬意的礼节,古称贽。男子赠送玉帛、禽兽、腊肉,女子赠送红枣、栗、干肉。赠送钱币是禁止的。
上寿
上寿为祝愿万寿无疆之礼,敬寿酒一杯或敬以金钱。
祭品
汉人祭祀的祭品包括太牢、少牢,此外还有狗、鱼等等。如《周礼》中就有将鱼作为祭品的记载,《山海经》中也有用鱼祭山神的,汉代亦沿袭以鱼祭神祀祖的习俗,《艺文》引《三辅故事》云:“武帝作昆明池,学水战法,帝崩,昭帝小,不能征讨,于池中养鱼,以给诸陵祠,余给长安市,市鱼乃贱。”
艺术
中国音乐和中国乐器
汉文化极其重视礼乐,可分为雅乐、燕乐和俗乐。其歌有韦生、王萧、踏歌、浩歌等曲;乐器则有琵琶、琴筝,一弦之属。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的民族乐器制作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帝时代,黄帝命伶伦制作乐律,根据凤凰之鸣订定十二律。伶伦在西山找到了粗细适中的竹子,用其中最结实的竹子削成竹笛。于是黄帝时产生了最早的礼仪性乐舞《云门大卷》。尧时产生《咸池》,舜时则有《大韶》,儒家以雅乐为正声,每个王朝建立伊始都要制礼作乐。汉乐分五音:宫、商、角、征、羽。宫、商、角、征、羽,谓之五声。金、石、匏、革、丝、竹、土、木,谓之八音。刘邦荣归故里时唱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唐盛世,汉族音乐以歌舞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戏曲音乐为主。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汉族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汉族皆独立发明,其成果如车条之辐辏,汇入世界音乐理论之轴心。

乐谱
《礼记·投壶》中的鼓谱是现存最早的乐谱。朱熹《仪礼经传通解》收录了南宋所传《风雅十二诗谱》的雅乐乐谱,用律吕字谱记写,是传世最早的诗经乐谱。宋末《事林广记》后集卷十二“音乐类”“音谱类”以及续集卷四“文艺类”也载有部分散佚乐谱资料。《乐星图谱》用俗字谱符号说明八十四调音阶,并对照排列雅乐燕乐调名。宋末熊朋来撰《瑟谱》载有瑟的历史,演奏技法,《诗旧谱》,《诗新谱》,《孔子庙释奠乐章谱》以及制作瑟的《瑟谱后录》。明代朱权所辑琴谱《神奇秘谱》分《太古神品》、《霞外神品》。明代《乐律全书》也收录了很多雅乐乐谱。还有明代杨抡辑《真传正宗琴谱》,严征《松弦馆琴谱》,张廷玉《理性元雅》,陈大斌《太音希声》,刘民悦辑《文庙礼乐全书》,明末避乱日本的魏双候四世孙魏鹄《魏氏乐谱》。清代有《律音汇考》。
《风雅十二诗谱》中包括了12首诗经国风和小雅的乐谱。这12首诗是《鹿鸣》、《四牡》、《皇皇者华》、《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关雎》、《葛覃》、《卷耳》、《鹊巢》、《采蘩》、《采苹》。用律吕字谱记写,每字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