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霞帔显尊荣--凤冠简述(下)
摘要:中国古代女子使用的首饰很多,用在头上装饰头发的发饰尤为纷纭多变,包括有簪、钗、冠、钿、梳等,材质、造型都很繁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一些凤凰与花卉类造型的佳作。
金龙与珠花,垂珠滴。
皇后在一般礼仪场合穿常服,《明会典》叫做燕居冠服。《明史.舆服志》载,洪武三年规定戴双凤翊龙冠,配诸色团衫。洪武四年又用龙凤珠翠冠,冠制如特髻,上加龙凤。配大袖衫裙加霞帔。明代皇后像如孝纯皇后像,即戴一龙二凤的双凤翊龙冠,凤在两旁,龙在正中。左右有珠子挑牌(挑珠牌),以串珠联着珠花、花状金饰牌组成,由龙口中垂下。穿的是黄色大衫,配红底龙纹霞帔。与宋代的大袖、大衣形制相似。可见宋代制度直接影响了明代的大衫。
万历皇帝的孝靖后像,所戴也是此冠,穿的则是团衫,无霞帔。
还有多幅皇后像,戴的是三龙之冠,如明代孝庄皇后(英宗的钱皇后)像。
定陵出土的孝端皇后的六龙三凤冠、孝靖皇后的三龙二凤冠,也类似于此种冠,都有挑珠牌。六龙三凤冠冠正中一龙口衔珠滴,面向前;两侧龙向外,口衔长长挑牌。三龙前,中层为三只展翅翠凤,口衔珠滴,其中一只为正面姿态,两侧凤各向外。冠后又有三飞龙。冠下层装饰大小珠花、翠云、翠叶,左右各三扇博鬓,饰金龙、珠花,缀珠滴。
三龙二凤冠,也类似于此。是孝靖皇后所戴。
说到孝靖皇后,两顶凤冠的龙凤数目都比孝端皇后为少,似与她的不幸身世有关。她名义上贵为皇后,实则是追封的。她本是宫女,为万历皇帝生下皇长子(后来的光宗皇帝),但万历想封宠妃郑贵妃之子为太子,一直冷落她,被打入冷宫。定陵出土她的随身用具,都是很破旧的东西,她的凤冠与精美的衣裙是儿子当皇帝后为了补偿她才放入,她生前何曾戴用过啊!、
永乐三年又规定皇后的常服,是皂縠冠,冠前有翠博山(帽花),装饰金龙一、翠凤二,都衔珠滴。又饰珠牡丹、翠叶、花鬓、珠翠云等,还有左右三扇搏鬓,装饰鸾凤。如明成祖的徐皇后画像戴的就是这种冠,冠顶微露黑色,当即皂縠,有起伏的弧线。与张士诚母亲之冠略似。冠装饰龙凤,珠花,左右也垂下珠子挑牌。穿黄大衫,配深红色霞帔。与宋代配合大袖的珠翠团冠更相近。

这样皇后就有似圆帽的凤冠、似特髻的双凤翊龙冠或叫龙凤珠翠冠、较小的皂縠冠三种,后二种装饰相似,皂縠冠后来也融合于龙凤珠翠冠之中了。《明会典》记载双凤翊龙冠也用皂縠制作,但从皇后画像中看冠全体都铺着翠,镶嵌珠花,皂縠根本看不见了。
虽形制略有不同,三种冠其实都可以统称凤冠。
定陵出土有两位皇后的金累丝珍珠霞帔,上面满缀珍珠。还有这四顶凤冠,但未出土大衫、翟衣,出土的都是短袄、裙,所以我们只好在明代皇后画像中发现凤冠霞帔与礼服的配搭了。
配以大衫、霞帔的主要是龙凤珠翠冠。孝康敬皇后像最标准,霞帔是深青色。与别的皇后像中霞帔红色不同。定陵出土霞帔也与《明会典》所载制作之法有出入。
皇后翟衣也有加霞帔的,如李太后像,与记载的翟衣之制不同。

这些,与《明史》记载略有出入。毕竟礼制与实际制作运用是有区别的。
皇太子妃、王妃的凤冠、服装则比皇后凤冠低一级。皇帝的妃子只能用凤饰凤冠,不用龙。亲王妃则用九翟冠,郡王妃是七翟,不能用凤。这与《宋史》所载相同。配翟衣为礼衣。常服是鸾凤冠,配金绣鸾凤的诸色团衫。
但实际施行也不是如此。南昌明代宁靖王夫人吴氏墓中出土凤冠,饰金钿花、金凤纹、金凤钗、簪子和小珍珠数千颗,仍用凤凰。出土了大衫与霞帔。其霞帔为两条,使用时也纳于大衫身后三角兜子内。
明代命妇礼服,配用一种特髻,也类似冠,呈三角形,也不能用龙凤,只用珠翠、金银制翟、孔雀和珠宝牡丹、叶子、花钿、翠云、金钿、结子(珠滴)、梳、簪等,数目上依命妇的丈夫官阶高低不同而递减,一品叫山松特髻,用得最多。常服则配珠翠庆云冠,也是饰翟。
明代《三才图会》中的命妇冠服图,即是如此:钗、冠(俗称凤冠)、鐶(耳环,图中其实是耳坠)、髻(狄髻之类)。实际运用上,头冠上的凤凰太多了。因为这么森严的等级规定是不得人心的。凤纹也不像龙那样尊贵,那样严格,所以女子多用,连民间也有。
南京徐俌夫妇墓出土魏国夫人朱氏之冠,装饰带叶灵芝、如意,缀满珍珠,并插金凤钗一对,还插凤簪。就近于双凤翊龙冠。
明末小说《醒世姻缘传》85回写到一位官太太穿麒麟袍,系银带,罗裙,“戴了满头珠翠,雪白大圆的珠子挑牌,拔丝金凤衔着。”类似的如山东曲阜六十四代衍圣公侧室张夫人像,头戴之冠正中有珠宝牡丹,环绕七只珠翠之翟,左右还有金凤钗衔着珠牌。
六十五代衍圣公原配张夫人像、六十五代衍圣公侧室陶夫人像、六十七代衍圣公继配吕夫人像,都是戴此类冠,穿圆领蟒袍,玉带,比这官太太高级,但同属明代制度。冠虽饰翟,多俗称为凤冠了。
在深宅大院之中生活的这些夫人,各有不同的面貌,或严肃,或可亲,或苍老,同一种服饰之下掩饰的不知都有什么故事?
清代《红楼梦》第五回里大观园之中李纨的判词,就写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与一盆茂兰。比喻她因儿子贾兰而受诰封。清代的霞帔已经加宽,或缀流苏。似乎是背心一般,与凤冠一起使用。
目前留存的可泛称为凤冠的明清贵妇的头冠有多件。 如贵州省博物馆藏的明代杨氏土司墓出土的金凤冠,以银片为胎,缀龙、凤与牡丹等花卉。又有湖北蕲春刘娘井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明代金镶宝石花蝶凤冠。还有镇江博物馆藏镀金银凤冠、武汉博物馆藏银凤冠。
南京博物院藏有清朝两江总督李卫夫人受诰封或诰赠时佩戴的刻有“奉天诰命”字样的金凤冠,冠框为山崖海水纹,上饰以金片雕镂的龙、凤等,嵌粉红色碧玺、大量的红宝石。还有清代陕甘、湖广地区总督毕沅夫人戴的凤冠(朝冠)。冠底部前为双龙戏珠纹,上缀满金片制凤凰、花朵、云彩和字牌,冠中间有一大朵金牡丹花,花叶舒展,花芯是一块淡粉红色的碧玺宝石。字牌上刻“恩荣” “日月”“奉天”“诰命”“朝冠”字样。旧时女子的荣耀就在这金宝凤冠之间闪现。
清代皇后也戴凤冠,圆顶,上有冠顶呈宝塔形,缀金累丝凤凰、珠宝。
民间妇女虽然不是命妇,也可以在结婚时头戴租来的凤冠,主要用珍珠和金饰制作,也装饰凤凰。
中华女子头上的瑞祥的花中凤凰,与龙一起代表阴阳和谐,尊贵,洋溢一派华贵瑰丽之气。它与霞帔、与礼服组合在一起。
每个女子至少有一次戴用的机会的凤冠霞帔成了雍容华贵、吉祥富丽的象征,成为中国女性的荣耀。
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继承。照理说应该是要申请世界级非遗的。
至今,凤冠在传统婚礼上仍受到欢迎,用仿珍珠等制作的凤冠,新人喜欢戴上,穿着喜服拍照留念。戏曲舞台上也有用水钻、仿点翠等制作而成的凤冠。作为一种文化,她是多么受人喜爱,仍将沿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