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为什么穿黄袍?
摘要:以服饰体现等级,在古代是一种尤为重要的手段,用以区分社会阶层身份贵贱、官位高低。自北朝以后,服饰颜色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区分方法,形成了完备规范的“品色服”制度,其基本序列自上而下大体依次是紫、绯、绿、青、黄、白。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在后世凌...
的问题,我就多啰嗦两句。如前文所说,很多人包括以前的大多研究里,往往喜欢把黄袍以五行五色朝代德运尚色理论解释,认为唐代为土德,所以皇帝黄袍。实际上德运尚色不能简单理解为朝代帝王崇尚的服饰颜色,五行尚色是战国以后的理论,并且成为后世改朝换代的正统性政治理论工具,主要是象征概念,最多只体现在少数时期的部分祭祀牺牲旗帜和部分礼仪服饰上,运用情况复杂,并几乎没有触及现实服饰(少数王朝的确以尚色定服色,如隋朝火德,便把朝会衣裳均定做赤,但自隋以后历代朝服均沿袭为赤色)。帝王朝祭礼服系统悠久庞大,制定时多损益历代制度,并不是一朝一种颜色这么简单。
而礼仪之外常服袍的颜色,和五德尚色就更没有多少联系了,皇帝的圆领黄袍本身出现在隋代,隋为火德尚赤,隋文帝即位后的诏书即称:“五德相生,总以言之,并宜火色。……在祀与戎,其尚恒异。今之戎服,皆可尚黄。” 明确提到戎服(也就是常服的前身)颜色之“尚”和朝代祭祀尚色并不是一个概念,甚至要刻意区分之,避免混淆。
唐代理论上的确是土德尚黄,但是唐代帝王服饰制度中十三种冠服没有一件是黄色的,甚至历代勳黄赤变动的冕服裳在唐代还是赤色的。而当时的皇帝“黄”袍如前述也并非五行五正色中所说的“黄”,严格来说还是间色中的赭黄色,只是继承隋代的日常服饰习惯而已,实在不宜将其与朝代德运附会,正色中的“黄”反而只是流外官和庶人的服色。后世明代火德,清代水德,依然把黄当做皇帝服色,用尚色说来解释就更不通了。
补充之二:
所谓黄帝穿黄袍,其实是“玄衣黄裳”,指的是先秦即已发端,到东汉魏晋重新继承延续的帝王“冕服”制度中的黄色下裙,天玄地黄,玄衣象征上天,黄裳象征大地。这套制度作为帝王最高最隆重的祭礼服,被一直沿用到明代,其衣色始终是玄色,但下裳之色,到底是黄,还是纁(另一种黄赤色),还是赤,作为重要的国家礼仪制度,历代争论不休,甚至一朝之中也反复调整过多次。这是和胡式常便服完全独立的另一个汉式礼仪祭服的事儿,不能混为一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