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偕行,何惧道阻且长》汉服征文一等奖作品
摘要:这是首届汉服正能量有奖征文比赛同袍主题一等奖作品,作者还是位初中生同袍,赞美之言无需小编在做多说,特做一期推广,希望有更多的同袍能够看到,汉服复兴路遥且艰辛,感谢一路有同袍们,与子偕行!
明,让汉服在中华大地上真正地站起,千秋万岁,不再泯灭!我始终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了,至少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

肆 星汉西流夜未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永世相传。
我是一个极少上网的人,所以直到今年春天,我才来到汉服吧——这个同袍们共同建设的家园。我终于知道原来有那么多人都在喜欢汉服,我不孤单。我很开心,然后很开心的仰望吧主、看文、发帖不带格式……我想自己并不是新人,作为热爱汉服文化的汉家女儿,来到这里的我不过是故人归矣。
由此便多了一份亲切感,最让我震惊的是,汉服吧居然在短短的几年中发展到几十万人,终于,要长风破浪了。
于是每天上贴吧潜水成了我的习惯,我每天都能看到和我一样的你们在努力,自己也信心倍增,就像肖先华老师走黄河时说的那样:“我不是一个人,我的身后站着整个中华民族。”
我的身后站着你们,所有热爱汉文化的同袍,有你们的支持和陪伴,我永远都不孤单。
不忘初心,笑对风浪,信心不变,希望不灭。
汉服的美丽,就在于她生生不息的灵魂,在历史的风雨中屹立不倒。数千年前,有人用她造就了传奇的史话;数百年前,有人为她舍生取义;数十年前,有人为她扼腕叹息;到了今天,有人为了让她重现光芒,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不要说我们太过痴狂,因为我们是汉人,一人一衣是最忠实的依靠,我们不能没有她。
大部分同袍就是因此才走到一起的吧,每天穿着她“招摇过市”,也不顾别人的目光,只和身边的伙伴谈天说地;去景区周边的店里搜集簪子和绣鞋,看着琳琅满目的旗袍,只是默默地祈祷,有朝一日也能看见她的身影;在每个深夜和凌晨与那些未曾谋面的朋友隔着电脑屏幕遥遥相望,彼此鼓励……
这四年来,同样被很多至美至善的东西打动过,但却没有一个事物能够像汉服一样鲜活,一样刻骨铭心,像汉服一样固执地活在我心里。那种爱就像藤蔓一样,在深夜哭泣的时候包围着我给予我保护和安慰,在无力前行的时候搀扶着我做为依靠和动力,而在有些时候又会因为执迷与依恋成为最致命的弱点和束缚,使人患得患失,裹足不前。
我就曾经因为执迷与依恋,在原本不值一提的事情上栽了重重的跟头,情深不受,执迷难戒,这一路注定是悲欣交集。
听说五月份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我特意准备了一支汉舞,想通过表演的方式,让汉服走进校园,这可能是我初中生活中的最后一次机会了。我之前练功很努力,还瞒着家长和同学,买了一件汉服舞衣,想要给他们一个惊喜。一切能做的我都做到了。然而,四月底我因为身心俱疲患上了严重的感冒,一直卧病在家,没有去上课。
直到有一天,舞蹈队的同学突然打电话给我:“雪卿,明天海选,你能坚持吗?”
其时我正发着39度的高烧,但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并谎称我的病已无大碍,当天下午我就一个人溜出去到邮局去取那件寄存已久的舞衣,信心满满地期待海选。
可是到了第二天,我才真真切切地明白什么叫举步维艰。
昏昏沉沉地睡了一上午,我挣扎着起床,浑身像是被抽空了一样。真的,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支撑着我:我要参加比赛,通过海选,然后登上学校的舞台。可是当我梳洗完毕准备冲出家门时,才发现外面下着雨,看来,并不是我所想的那般简单。
“你的病还没好,又要出去干什么?”妈妈拦住我。
“我……我们舞蹈队新招了学员,我们这些老队员也要去报道一下,我…很快就回来……”我语无伦次地解释一番,终究是很仓皇地“逃”了出去。
我几乎一口气跑到学校一楼的音乐教室,里面等待海选的同学济济一堂。在那种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中,我十分无助地想:怎么办?如果我的身体不允许我做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是不是只能放弃了?
我突然听到老师叫我的名字,就穿着鲜红的舞衣走上场,我听到了礼节性的掌声,还有同学和评委惊呼的声音。确实,那次的海选中古典舞是有的,却没有一个人像我一样穿着汉服,没有人像我一样把她看得那么重要。
“这不是五班的那个谁吗?留这么长的头发……”
“听说她学传统文化,天天穿汉服上街,真是个怪人。”
“别看这样,人家学习好,考过年级第一,人缘也好……”
又不可避免地听到各种闲言碎语,必然的,我的心并没有为之所动。
然而我却狠不下心来难为自己,我犹豫片刻,在脑海中搜罗了一遍U盘中所有的音乐,然后告诉老师,不是《爱莲说》,是《礼仪之邦》,她奇怪地看了我一眼。
于是,我拖着酸软无力的身子跳完了那支简单的舞蹈,没有用任何的技巧,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之前所做的种种努力。一曲终了,我还没有从那种眩晕的感觉中走出,险些摔倒。
“这就完了?”我的舞蹈老师用一种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我,“任何技巧也没有,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艺术节上,可能有这样的表演吗?”
“我不是不会技巧!”我有些焦急地反驳道,“我的病真的很重,做不了那些动作。再说,只用技巧的有无来衡量舞蹈表演的好坏,这是对舞蹈的亵渎!”
其实话一出口我就意识到不对,我竟然把以前那种咄咄逼人的风格带到了海选的会场!那个时候的我还是很傻,一心只求结果。
而老师一向了解我,并没有责备我的失礼。她说:“你的病不是好了吗?昨天就有人告诉我了。如果没好,就不要勉强,我承认你跳得不错,可是为了你的身体,还有演出的质量,这次我们要严格地评选,知道吗?”
于是我二话没说,连衣服也没换,就径直冲进了雨里。任鲜红的裙裾被雨打湿,不知为何,我一直脆弱地流着泪。回家后,妈妈气愤而心疼地数落了我一顿,爸爸却说我太懦弱,挫折是难免的,根本不值得哭。
当时我还在想,如果我没有退缩,而是拼尽全力一搏,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其实,只是想起时有些不甘罢了,我没有失望,也没有后悔。抚摸着那件红色舞衣,我想我总算是为她流过泪了。在风雨如晦的天空下,她与我相依走过。
正因为维护她的尊严是我的责任,我才没有当着大家的面和评委老师闹翻,我心中的汉服是神圣美好的,她不容许任何人玷污亵渎,包括我自己。
从此,不求有结果,不求永远,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被认可,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她。这样已经足够。

伍 愿我如星君如月
“波澜壮阔,死生何惧,梦回汉唐,黯然神伤。汉家霓裳五千载,何以今凋敝?非时过境迁,是人心涣散,衣冠不复,礼乐难兴。今我汉家后裔,闹市街头,袒胸露臂,堂前阶下,进退无礼,成何体统哉?吾等观之,皆痛心不已!立志复兴华夏,盖以衣冠先行。外正衣冠,内正人心,此乃同袍之责。今日不利,亦无畏哉。来日方长,不可计较眼前得失。吾自勉曰:虽不能至,但以此心长寄!”
我安慰自己,写下这段鼓励的文字,原来,带着眼泪的微笑,也是一种幸福。
为她伤过、为她痛过、为她流泪,汉服啊,其实这世上没有值与不值、会与不会,只有肯与不肯。数百年前,有人为她洒下热血,那么我做的一切,是不是太渺小了?
仔细算算,这几年下来,认识了很多很多像我一样的同袍,会微笑着告诉我,雪卿,很高兴认识你。
知道么,其实最高兴的人,是我。
尽管,曾经被那么深刻伤害过,也曾有过困惑、有过彷徨、有过不安、有过怯弱,却从来,不曾后悔。爱这个字太沉重、太郑重、也太累,所以此生,只有汉服担得起这个不平凡的重量。
寒假时我曾发誓说今年暑假要穿着汉服去远行,这次我没有辜负自己的梦想,也没有辜负自己的学业。在七月和八月之交,我终于走出了这个弹丸之地。
原来开心只是这么简单。当我翻着精美的古风杂志看到汉服的靓影时;当我飞快地骑着自行车去买火车票时;当我神色匆忙而又煞费苦心地打点行装时;当我匆忙地赶到站台而火车还未启动时……那种满怀期盼的心情,就是幸福!只因,一路有汉服相伴。
在昆明湖边,看落日熔金,波光粼粼;
在故宫皇城,舞千年风雅,重回汉唐;
在古老的城墙上,大声喊:华夏,盛世未央!
在爸爸曾去过的那个山谷,稽首顶礼,望贤思齐……
记得,南湖岛上有一个大叔问我:这是什么朝代的衣服?我说:这是汉服,我们民族的服装,不分古今的。他很开心地说终于找到汉人的衣服了,还说自己也要做一身来穿。
十七孔桥上有一位工作人员问我:你是不是搞艺术的?我说是啊。他就同我解释说颐和园正在招聘有文艺特长的人,还问我要不要找工作。我很激动,不过还是告诉他我只是个初中生。我想在那千千万万的游客中,他之所以问我这个问题,是因为被这身衣服吸引了吧。后来我很高兴地和小伙伴们嘚瑟:我不找工作,反倒是工作来找我!呵呵。
我去圆明园时,荷花开得正好,同行的伙伴们一个个举着单反相机走向荷花塘。我却在废墟之间久久徘徊,抱着一根残缺的石柱,静静地流泪了。传统文化,经历了多少风雨啊,没有一个封建王朝不会遭遇覆灭,今天,汉人重拾这片江山,希望传统文化再也不要受到误解和伤害了。愿梦里那条巨龙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