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容八则,让你与众不同
摘要:当下各种美容、化妆品盛行,整容业兴旺发达;外求其貌,未若内求己行。礼容八则,让你与众不同。
礼上》
登堂入室,却要恰恰相反,一定要发出些声音(比如敲门,打个招呼),以让堂上、室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以尊重他人隐私。
适父母舅姑之所,下气怡声。——《礼记·内则》
在父母、公婆等尊长面前,要和颜悦色。
闺门之内,戏而不叹。——《礼记·坊记》
为人子女在家陪伴父母时,要多表现开心、愉快一面,以博父母开心;不要将工作等烦扰带入家中,令父母担心。孝之以行,都在日常细节里。
当食不叹,临乐不叹。——《礼记·曲礼上》
当吃饭时不应唉声叹气,一则影响消化。二则会打扰别人心情。所谓“一人向隅,举座不欢” ,参加娱乐活动也是。
望柩不歌。适墓不歌。——《礼记·曲礼上》
看到有人在办丧事,或路过墓地,我们要有起码的尊重与同情,切不可歌舞嘻闹面露愉乐之容。

7.浩然正气
气容肃。——《礼记·玉藻》
调息匀缓似无。在诸家“工夫”里都很重视气息。
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孟子主张大丈夫应持志集义,养浩然正气于一身。
张载:“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气在传统的文化里认知自我与世界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属中国特有。

8.色容温厚
色容庄。——《礼记·玉藻》
礼仪、正式场合容色要矜持、庄重。
色思温,貌思恭。——《论语·季氏》
燕居告温温。——《礼记·玉藻》
一个温字,恰到好处。
其容有常。——《诗经·都人士》
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礼记·曲礼上》
容毋怍。——《礼记·曲礼上》
容色有常,不惊怍失色于人。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如果深爱自己的父母,内心必然充满和乐之气。在父母面前,他一定会表情愉悦,面容柔顺。
君子衰绖则有哀色,端冕则有敬色,甲胄则有不可辱之色。——《礼记·表记》
衰绖,指丧服。端冕,指祭服。甲胄,指军服。服饰是与礼仪配合的,在不同的礼仪场合,就应有不同的容色。容色应该与礼仪、服饰等相应。亦是内心情感合理、合宜的表达。

以上八则皆出自《礼记》、《论误》、《孟子》等经典,说的都是日常待人应物的事。综合起来就是揖、拜应对,关于揖、拜将会在下篇详细论述。
礼之用,主要在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并没有什么高深玄妙之处。但也并非让我们刻板的去做。开始时可以用一种“练瑜珈”的心态每日修习、自省,久之自然会生发“气质”变化,受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