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汉服推荐

你夏天穿汉服不热吗?热,但至少不是你想的那样

来源:朝云辞

摘要:进入七八月,全国各地纷纷开启烤箱模式,炙热的太阳,恨不得能把你烤熟啊……街上的姑娘们全都穿上了吊带短裤超短裙,小伙子们也是背心短袖大裤衩,各种清凉装备轮番上阵。

进入七八月,全国各地纷纷开启烤箱模式,炙热的太阳,恨不得能把你烤熟啊……街上的姑娘们全都穿上了吊带短裤超短裙,小伙子们也是背心短袖大裤衩,各种清凉装备轮番上阵。

如果这时候在街上出现了一个衣袂飘飘、长袖长裙的汉服同袍,估计很多人也会投来怪异的目光吧:Ta穿这么多不热吗?而且很多不了解的人也是以“汉服不利于日常出行为由”,拒绝汉服。这时候我们的小伙伴心里面肯定着急啊,马上想反驳说,汉服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子的,但是又没有特别好的理由去辩驳他人,只能想出旁门的理由、甚至是憋出内伤……

》关于体感《

穿汉服到底热吗?

我想我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我回答的是我认为的答案,与你的感受又会不同,而决定感觉的因素有体质、天气、布料……我试过穿褙子套装出去,得出的体验是“有点热”,但与我穿时装的感觉并未差很多;而我妈是出去外面走几步路都会出汗,出门要在背上垫个小毛巾的那种人,你说让她回答,她会说“穿什么都热”。

再来举个例子,大学宿舍三个人生活在一起(别问我为什么是三个,三个都不是同袍),有个姑娘体寒,平时自己在宿舍都是不开空调的。而另一个人是很怕热的,出去打个饭回来,风扇拯救不了,必须要用空调拯救的。体寒的姑娘说:“为什么要经常开空调啊,现在天气又不是很热,多浪费电……”怕热的姑娘说:“劳资都快热死了!”因此,得出的结论是,时装与时装体感差异如此大,汉服与时装更没有可比性。同是衣服,没必要特地出来比较。那我今天要说什么呢?今天只是想用一些小知识,带大家正确打开汉服。

汉服存在了千年,我国广大的劳动人民一直都是穿汉服度日子的。存在既有合理性,不然古人创造这么一个衣服给自己春夏秋冬找罪受?古代夏天虽说还没有温室效应,可是他们没有风扇空调,夏天也是酷热难忍的。所以他们夏天究竟穿什么呢?

》关于布料《

春夏之交的时候,天气宜人人们开始穿轻薄的单衫,如绢、绸、缎类,绸类料面平挺、质地结实,既不透风、也不闷热,很适合在此时穿着;小满至芒种前后,气温渐渐上升,则开始改用绞经有孔的丝绸单罗、纱衣类,结构稳定但又有良好的透气性。“轻纱薄如空”,纱是最为稀疏而轻薄的丝织物,是夏季必备的高级衣料。

还记得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吗?薄如蝉翼,轻如烟雾,重仅49克!中国很早就可以生产出质地如此轻薄的纱衣了。▼

当进入农历六月,最酷暑时,就换上“葛纱”,到了“葛衣期”。葛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纤维可用以织纱,是最清透凉爽的材料。自先秦时代开始中国人就开始依靠葛布度夏,“葛”几乎成为夏服的代名词,千百年来的中国先民,他们认为一件葛衣便可度夏。

有诗为证: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诗经·葛覃》

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

——《夏日作》白居易

另一种适合夏天穿的布料叫苎,苎也来自麻,叫苎麻,和大麻不一样,它属于荨麻科。苎麻的纤维细长坚韧,又有光泽和弹性,是比大麻布好很多的料子。不染色的苎麻布白得发光,薄而柔软,它的纤维比大麻透气、吸汗,干得快,又比棉布轻,最适合做夏布。

织得细密的苎麻布光泽能追绸缎,在汉朝时就用来做宽袍大袖的深衣,给诸侯大夫们当家居服穿,这大概也因为它重量轻、穿着凉爽的关系,这种布染色后叫苎丝,在明代做官员常服用。

不要以为穿长袖长裤就会很热,“富人披丝绸、穷人穿麻衣”,这些衣物的材质可能比现代人的棉和化纤制品都要凉爽。

》关于夏衣款式《

要说款式,唐朝女性可能是最幸福的了。大家都知道唐朝比较开放,唐朝美女们会穿“半臂”、“袒领”,也许古代不叫这个名字,但我们姑且这样指代吧。

《簪花仕女图》里面的女子穿着轻薄的纱衣,衣服隐约露出玉臂。既清凉,又时尚。▼

宋朝的时候穿“褙子+抹胸”,这个也许都不用我多说了。身着薄罗或薄纱的褙子,任两肩、双臂,隐现在轻浅的纱罗中。

西蜀花蕊夫人在《宫词》中,咏宫人夏日纳凉时之情形,有言“薄罗衫子透肌肤”。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夜在《点绛唇》中写到“薄汗轻衣透”,薄汗而竟能透衣,可见其轻薄凉爽。

还有一种备受推崇的衣物是“开裆裤”。不过这种“开裆裤”并不单穿,还要外穿深衣或帷裳。小风嗖嗖裆下过,别提那个清爽了!(穿过宋裤的人都懂的,不过现在多为改良的宋裤。)▼

明末《四季仕女图夏》图中的仕女穿了一件立领纱衫,里面只穿了一件红裹胸。不过这种装束只限在庭院内穿(自己家里)▼

如果是在自己房间里,就更没人说了。袒胸露乳都没人管你,看宋·佚名《槐荫消夏图》(这是一个悠闲的古代版“葛优躺”)▼

还有《北齐校书图》身披透明纱衣的学士▼

至于普通老百姓呢,他们需要长期露天行走、劳作,在炎夏时的穿着就更加随意简单了。可以不穿外衣袍衫,只穿短衣、短袖半臂,甚至只穿轻薄的贴身汗衫、背心。下身穿单裤,劳动时可以直接把上衣脱去扎在腰间,不穿靴袜而仅着麻线鞋、凉鞋方便行走。在《清明上河图》中便可以看到不少只穿背心的百姓,其实与今日并没有多少不同。唐·阎立本《锁谏图》里穿着圆领半臂的男子▼

古人还穿凉鞋,从芒鞋到木屐,从麻鞋到草鞋……不仅种类多样,样子放到现在也很时尚。▼

春秋时期高级“凉鞋”漆履(刷漆耐腐蚀还好看)

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的唐代麻鞋
苏东坡的带齿木屐

看了这么多,你明白了吗?不要想太多哦,古人自有古人的消暑妙计。与其担心古人过夏天太热,倒不如自己多默念几遍“我不热,我不热,我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