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排行

中国历代朝服简介

来源:玉少爷

摘要:朝服,又称为“具服”,是古代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颁诏、开读、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其基本样式是衣裳制,东汉以后的朝服包括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 先秦以皮弁、玄端为朝服,皆以十五...

朝服,又称为“具服”,是古代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颁诏、开读、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其基本样式是衣裳制,东汉以后的朝服包括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 先秦以皮弁、玄端为朝服,皆以十五升夏布为之,即二尺二寸幅内含一千二百缕的苎麻布。 皮弁服就是最早的朝服。这种衣服多采用细白布制成,衣裳分制,下裳也用白色。和这种衣服相配套,头上也戴白色的冠帽,其制为尖顶,造型像两只手掌相合,名称叫"弁"。制作弁的材料,通常用白色鹿皮,所以又称为"皮弁"。 卿士退朝以后回到府邸,如果要自己听朝,即朝见比自己身份低的人,则不能再著皮弁之服,而要换上一种"缁衣",即以黑布制成的朝服。 春秋战国时的卿士朝会之服,大多用黑色布帛制作,其形端庄方正,因称"玄端"。和玄端配套的首服是委貌,这是和皮弁造形相似的一种冠饰,只是不用鹿皮,而代之以黑色缯绢。因为这种朝服是用委貌和玄端组成的,所以"委端"就成了朝服的代名词。 汉明帝永平二年依据周代冠服之制,参酌秦制,制定了冕服、佩、绶和朝服等一系列制度。后世朝服则所谓进贤冠、绛纱袍,以罗为之。一直沿用至明朝。 大唐开元礼规定朝服包括:冠,帻,缨,簪导,绛纱单衣,白纱中单,白裙襦,赤裙衫,革带,钩觫,假带,曲领方心,绛纱蔽膝,袜,舄,剑,双绶。 明朝朝服为梁冠、赤罗衣,青领缘白纱中单,青缘赤罗裳,赤罗蔽膝,赤白二色绢大带,革带,佩绶,白袜黑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