襦裙

汉代初期,襦裙只作平民日常所穿,贵族一般不会单穿,而要在外加上直裾袍或曲裾袍,汉献帝时女子好为高腰襦裙。

晋末,妇人流行内衣裲裆套在交领襦裙之上。

南北朝时出现衣在裙外、在衣上束上腰带的襦裙,下裙多为间色裙,并传至朝鲜半岛和日本。

唐代流行齐胸襦裙和高腰襦裙,常会配上披帛,晚唐至五代出现诃子裙,是在上襦外加诃子,外穿大袖罩衫或半臂,还有去了上襦只穿诃子配大袖罩衫的穿法,大袖裙襦也是当时女性礼服。

宋朝汉族女服以襦裙为主,最常见的是对襟襦裙以及只穿内衣和裙再外加褙子,也有把对襟上襦穿成交领者。

元代后期至明代汉族妇女的服装以袄裙为主,与前代襦裙的主要差异在于上衣并不束在裙子内。

清代令剃发易服之后,虽然汉族女性可继续穿着汉服,但清代汉女服饰最迟至雍正年间也受满族服饰影响,由交领变成厂字领式的大襟、琵琶襟等,大襟延续汉族传统的“右衽”开襟形式人们对清代汉女袄裙是否汉服意见分歧。一种说法认为这类服饰领型是因强制剃发易服而来,并非正常的演变、衔接、传承,认为这并非汉服;另一说法则认为清代袄裙维持汉族女性两节穿衣的传统,可视为清代的汉服。

汉族妇女袄裙的领缘、袖口以及开衩处,镶绲刺绣配布或花边,称为“绲边”,符合传统正式服装的必备形式。嘉庆年间,汉族女子的衣饰镶滚者渐多,至咸丰、同治年间,京师汉族妇女服饰镶滚之风更趋时尚,不惜费时费力费材地在衫、袄上加镶多道,晚清时镶绲复杂化,出现多种织带花边,以至有镶十余道者。

襦裙汉服女装

表情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