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剑汉服吟
摘要: 文 杨雪瑾 我曾听闻,华夏有衣。霓裳如梦,襟带天地。 高冠博带,广袖飘飘。纶巾羽扇,玉簪螺髻。 玄端曲裾,礼正庄严。儒裙褙子,清
文/杨雪瑾
我曾听闻,华夏有衣。霓裳如梦,襟带天地。
高冠博带,广袖飘飘。纶巾羽扇,玉簪螺髻。
玄端曲裾,礼正庄严。儒裙褙子,清扬美丽。
忽有一天,风雷乍起。华裳不再,衣冠委地。
中华各族聚首忙,怜汉族,在何方。衬衫西裤,不是你模样。
纵使湮消三百载,仍记得,汉家装。
春雷惊天一声响,兴汉社,复周邦。奔走呼号,同袍志气昂。
犹记那年殷商地,首惊世,乐天裳。
世界哗然汉家装,同袍聚,义举昌。而后数年,序幕渐拉响。
前辈呕心商大计,睿小楼,智琴况。
渐行渐远瓶颈当,皇汉现,陶醉忙。矫枉过正,极端需得防。
文化内涵终浮现,孰载体,孰支旁。
鱼龙混杂纷争嚷,复古派,秀衣党。误指误认,高丽与扶桑。
费心劳力解释尽,躲不过,异目光。
兴汉到底为哪样?纯审美,复族旺?漫展囧粉,偏作伪模样。
汉家衣冠今何在,且与我,数过往。
鸿蒙之初,时间绽放。炎黄尧舜,礼治垂裳。
商周时期型初定,交领右衽系带长。
上衣下裳,奠定千年服制款;织染彩绘,描摹我族俊模样。
春秋战国,体制略宽,袖分大小有两类,领仍矩形系带绑。
深衣出现衣裳连,续衽钩边;衣裾加长如三角,腰间环绕。
秦汉时期,仍主深衣;直裾亦盛,儒裙出现。
上俭下丰,魏晋女子爱折襕;大袖飘飘,名士风流尚玉人。
隋唐男子,幞头袍衫;宋明风行,半臂褙子。
一六四四,清军入关。
剃发易服行暴政,血洗屠城四十年。
江阴嘉定不忍视,扬州十日噩梦连。
我族凋零如斯,留头留发何志。
遗民泪尽,奔走呼号;恢复华夏,著深衣考。
清室逊位,光复大计忽有望;辗转至今,汉服运动才传扬。
与时进,与世通。现代汉服体系,辨识特点五条。
交领右衽,上衣下裳裁剪;长袖宽衣,系带暗扣掩藏。
潇洒飘逸从道法,天人合一顺自然。
以上五点,任一缺之不可;勿言改良,祖制不可违丧。
汉服审美,从古至今。
商庄重而周礼序,战国创新汉大气。
六朝清逸,盛唐秾华密丽;两宋守理,朱明敦厚严密。
四美具,二难并。历朝美学互补,历代理论相容。
中和之美,纯正素雅艳丽;天人合一,醇真朴素自然。
以人为本四字,审美人文意识。衣夺人色不可取,衣为载体内涵传。
岂曰无衣,四千载衣冠史;与子同袍,十年路并肩行。
我族今日之状,凝心向力展望。
重我民族魂者,知华夷之防;失我族气象者,流落入他邦。
隆我族礼俗者,知衣冠践行之途,失我族魂魄者,蒙于愚民术表象。
求汉服美感者,知我族衣冠华美,失我族内质者,近乎作秀丑态状。
莫道服饰仅皮囊,相认同,不心盲。廉耻气节,均在衣里装。
多少汉人重着衣,手颤抖,泪盈眶。
广袖飘飘衣袂扬,祖先血,心中淌。还记得吗,你我名炎黄!
衣冠上国不是梦,衣礼兴,复家邦。
华夏复兴衣冠行,衣为载,礼仪昌。衣礼偕行,我辈不彷徨。
民族认同须唤醒,凝聚力,莫失丧。
传统文化不可放,郁离子,书声朗。由表及里,内外皆禹尚。
任重道远志弘毅,青松上,云鹤翔。
黄河远上汇长江,赴长安,会苏杭,大河文明,源远而流长。
秦楚之地今又起,才申息,又咸阳。
粤府声教传四海,中原地,不承让。朝朝岁岁,牡丹甲洛阳。
料得来年花更好,再聚首,齐欢畅。
十年相携,踽踽而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与子同袍,岂曰无衣。
华夏复兴,千年端仪。炎黄尧舜,汉唐宋明。
风雷渐息,风雨初晴。风骨重现,青青子衿。
后记——
青石红砖,悄凭杆、仲夏夜凉更已半。
回望十年步步缓,切莫空言泛泛。
独上高楼,天涯望断,寥落无人看。
长夜漫漫,一池星月欲乱。
倚窗望眼欲穿,前路漫漫,明晨晞露干。
灯烛萤萤终未暗,照尽心中期盼。
木兰花软,飘叶凌散,轻舟已离岸。
踽踽营营,复兴路上未晚。
作者有话说: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诗经四言体。
第2/3/4和10/11/12段是《江城子》词牌,不过没有按格律填,只考虑了字数和押韵。
第5/6/7/8段是按照《滕王阁序》的前四段的字数安排写的。
第9段是个排比段。
后记是《酹江月》词牌,不过也是没有按格律填,只考虑了字数和押韵。
出自《醒狮国学》2013年第07期·专题《汉服大美绝世独立在水一方》
作者简介:杨雪瑾,文学学士,现为古代文学诗词学硕士研究生。平素填词作赋,重文喜书。热爱汉家文明,崇尚传统文化,尤喜华夏衣冠。曾为弘扬汉衣汉礼办讲座做活动拍视频,虽只是默默无闻一芸芸众生,仍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坚守对华夏文明的执著。杨柳依依,冰雪莹莹,瑾瑜采采,卿愿为之。